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观点与研究 > 产业观点

金涌院士:与可再生能源相伴,储能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2023-03-01 09:08:19 来源:中国储能网

关键词:

储能可再生能源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接受了中国储能网独家专访。金涌院士用化学家的思维路径,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下人们十分关注的储能、氢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领域的科学技术,为受众呈现了一次以储能为主题的精彩访谈。

  金涌院士与记者韩继波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必须要做的”,习近平主席关于“双碳”的重要讲话,被金涌院士反复提及。那实现“双碳”与可再生能源、储能有什么关联呢?

  对此,金院士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能过多依赖化石能源,必须依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得非常好。”开源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154.8GW,同比上涨74%。2021年世界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我国占6席。风电、太阳能对我国而言,无论是资源禀赋、技术实力还是产业规模都不至于被“卡脖子”。

  为可再生能源发力,新型储能亟需技术突破

  “可再生能源加(新型)储能技术的确是颠覆性创新技术,这是人类使用能量的一次重大转变。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能源,都曾经或正在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极大推动作用。当前人类进入双碳时代,不可再生的、有限的化石能源正逐步被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代。”金涌说。

  金涌表示,早前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太阳能提供的能源是目前全球能源需求的2850多倍,所以只要有性能好、价格低的太阳能设施,理论上太阳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我国的能源禀赋是缺油、少气,所以重视可再生能源是必然选择。开源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已探明储量仅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11%,人均煤炭占有量仅为200吨,是世界人均煤炭占有量的50%,是美国人均煤炭占有量的20%。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煤炭资源并非媒体宣传的那么丰富。

  金涌表示:“如果我们中国真正不依赖石油、煤炭、天然气了,依靠太阳能、风能,谁也阻挡不了我们。所以可再生能源加储能技术,对中国非常重要。”

  要想打造一个零碳、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电力系统,欠缺的关键技术环节就是储能。“由于风电、太阳能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很强,可是电网、用户又都需要稳定的电能供应,所以可再生能源须与储能配合,才能组成一个智能电网。成功组建智能电网后,就可以代替化石能源了。”金涌院士说。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储能技术发展到今天,并没有完全解决自身存在的不足,储能技术本身还不完备。“目前,最大的储能方法,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讲都是一样的,它就是抽水蓄能(传统储能技术)。但是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要求比较高,首先抽水储能电站选址有一定难度;第二,抽水蓄能电站投资成本比较高,达到7000~8000元/千瓦。”

  “现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规模最大的技术是电化学电池储能,而电化学储能技术中,目前应用广、效果突出的是锂离子电池。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储能领域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大规模锂电池储能的投资较大,这个问题目前还未完全解决。其他储能技术还包括物理储能、氢储能、热储能等,目前储能技术还处在百花齐放的竞争阶段,还没有一项储能技术在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均令人满意,下大功夫突破(新型)储能技术瓶颈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金涌表示,“储能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值得在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工程开发、大规模运行上投资的新兴产业,所以储能产业大有前途,你们储能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大有用武之地!”

  储能为绿电使用注入新动能

  工业、建筑、交通是化石能源消费的最主要构成,也是降低能耗、排放的重点对象,可再生能源加储能技术是否可以在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挥积极作用呢?

  针对这个问题,金涌说,“当然了,钢铁业可以改用电炉炼钢;建筑行业可以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建筑能量自给。”他接着说,欧美国家独栋建筑比较普遍,通过自家的太阳能、风电装置,可以实现电能的自给自足,这样每户的分布式储能电源装置就不需要从网上取电,而且还可将多余的电出售给电网公司。中国可能在特定场景能够实现,比如城市别墅区、农村楼房可以实现分布式储能。”

  据统计,通常情况下,每辆新能源车电池储能60~100千瓦时,目前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非常快,保有量约为1300万辆,新能源车可作为分布式储能装置被广泛应用。

  金涌表示,“国家可以出台政策、标准,统一车用动力电池等储能装置接口。我是中国石化的独董,我曾经建议中国石化逐步将他们的加油站改建成充电站或者换电站,这样将来就可以盘活资产。中国石化的反馈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还太小。”

  “随着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铁路、航海电气化将逐步成为现实,2060年有望实现全部电气化的零碳交通。”金涌表示。

  探寻能源未来路径,锂电or氢能?

  “我的观点与很多人相同。现在的锂电池、将来的钠离子电池技术进步非常快,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锂电池最大的优点是给它充多少电,它就存多少电,转化率可以达到95%左右,效率非常高、非常划算。”金涌说,“氢对我这样一个化学家来讲,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是能源,它是个材料。”

  目前,我国氢的年生产量全球最大,年产灰氢4000多万吨,其中3000多万吨用于合成氨或者做化学品。据了解,我国电解水制氢产量很低,原因是成本居高不下。虽然电解水制氢很清洁,但是经济性偏低,而且电解水制氢技术有待进一步创新与提升。

  金涌指出,“氢燃料电池是将氢气、氧气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电池,氢燃料电池的实质是化学电池,而且氢燃料电池的转换效率比较低。电是高质量能源,转换成氢,它的能量只有原来的一半,能源转化率只有50%,在还没使用的前提下,就已经丢掉50%。制备好的氢气加注到氢燃料电池后,氢氧反应再转变为电能驱动车辆行驶,这个转化过程又会损失约50%的能量。也就是说,把电变成氢,再把氢变成电,整个过程会丢掉75%能量,整体转化效率不高。”

  不过金涌指出,氢燃料电池在特殊情况之下是可以得到应用的,比如重载车、潜水艇,但是成本较高。他强调指出,安全性阻碍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应用。氢燃料车配备的高压氢气瓶气压大于300公斤,而且氢气分子太小,非常容易渗透、扩散,所以氢燃料电池的安全性并不是很理想,不管是氢燃料车,还是加氢站都是如此。

  可再生能源+储能,为能源需求添彩

  有研究数据显示,到206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3.73亿~47.46亿吨标煤,折合用电量19.3万亿~38.6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1.3万~2.6万千瓦时,大致是现在的2.5~5倍。哪种能源、何种能源结构才能满足我国如此大规模的用电量呢?

  金涌认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为了满足未来用电需求,可再生能源配储能、(可控)核聚变都可能是未来能源的主要解决方案。金涌院士表示,核聚变电站提供的能量是足够多的,每升海水中可以提取30毫克重氢,将其作为燃料放到核聚变电站,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释放的能量。核聚变燃料氢来源于海水,可以使用几万年,而且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料,不过这项技术现在还不成熟,但核聚变电站的前景很好。

  金涌指出,有预测认为到206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加储能约可满足能源总需求的80%,其余是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分别占7.4%、7.3%和1.7%。届时,仍然会有化石能源发电站存在的价值。前提是他们能够灵活地调节与调度,可配合可再生能源组网。

  作者:韩继波来源:中国储能网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