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中国网获悉,11月15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夏清受邀出席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主办的”2023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围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 在新起点上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 ——专访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 金桂飘香,风起
构建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规模、高安全以及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其中最缺的就是长时储能技术。 长时储能市场越来越火。据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统计,全球投运及
“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是新能源基本、正常的特性,不应该去消灭,也消灭不了。” 8月29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郑耀东在第十届中国
导 语 2023年8月16日,美国《通胀削减法》生效一周年,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在绿色经济领域,美国正与中国争夺主导权。《通胀削减法》实施后,美国政府正式开始全力推动能源转型
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拦路虎”,如何有效解决安全隐患,使电站运行风险可预测、可监控、可化解,是整个储能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说:储能新国标
如今,新型储能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正在各行各业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数据显示,到2030年,国内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挑战与
“要建立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不同时长的储能技术,从分秒级、小时,甚至跨季度、跨年的储能技术,只有各种时长的储能技术成熟了,我们才能建立完整的新型电力系统。”赵天寿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实习生杨璇 广州、上海报道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能源行业正面临新的变革,作为行业重要一环的储能温控,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南方财经3月31日电,在中国电池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他表示,发展储能产业和低空经济关键是固态电池,特别是固态锂电池和固态钠电池。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接受了中国储能网独家专访。金涌院士用化学家的思维路径,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下人们十分关注的储能、氢能、可再生能源替代化
2022年,随着600余项来自中央及地方的储能政策出台,独立储能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储能电站成本疏导困难等瓶颈问题开始破解,新型储能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根据中关村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