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河南省暖温带平台计划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运营,先期以平顶山市为主要建设基地,发展能源数据经济,规划实证实验方案约530种,折算总规模约100万千瓦,分五期逐年实施。 近日,国家能源局批复河南省建设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暖温带)(以下简称“暖温带平台”),这是大庆基地后国家批复的全国第二个平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据悉,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由国家能源局于2020年底批复建设。据介绍,暖温带平台建成后,将与寒温带平台数据综合比对,更充分地验证光伏、储能关键部件及系统在不同典型气候场景下的户外性能,促进源网荷储应用场景多元化,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依托全国不同典型气候区域实证实验平台,有助于推动建设具备多区域实证基地对比分析功能的实时在线分析系统,打通不同基地数据壁垒,实现多个实证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协同调用,为大力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生产力”。 业内专家认为,依托暖温带平台建设,可探索全球各类光伏储能先进产品、前沿技术路线在中纬度暖温带地区的性能和表现,进一步丰富我国实证实验数据,为国家制定政策、完善标准、修订规范等提供数据支撑。 “该平台落户河南,将助推我省打造光伏、储能产业科创高地和开放平台,加速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带动区域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省能源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有助于指导暖温带气候区域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优化建设标准,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中原智慧、中原方案。 今年11月,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曾发布实证实验数据成果,涉及储能产品效率、储能产品容量及衰减、辅助系统损耗、可靠性分析等内容。除了储能方面的测试数据,该实验成果还涵盖了光伏领域的多个实证成果,涉及组件、逆变器以及支架等各个环节的性能测试数据。 目的丨相关产品和技术进行一场“户外考试”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是以推动光伏、储能行业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目标的开放性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对光伏、储能及各类组件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实证、实验、检测、认证,以真实数据支撑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国家规划建设寒温、寒温Ⅱ、干热、暖温、亚湿热五个平台,其中暖温带包含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甘肃等十二个省区。 业内专家表示,实证实验平台就是给光伏和储能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搭建一个超大规模的“户外考场”,各种不同的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产品就像是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这个“考场”里经历不同的天气状况、季节变化等“考试题目”,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数据收集,看看哪些“学生”表现好,哪些“学生”存在不足,这样企业就可以了解产品的使用效果,改进产品性能,促进行业技术进步,还可以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让政策和标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推动行业发展。 优势丨河南气候特征典型、地理位置优越 河南建设暖温带平台,在气候特征、地理位置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优势众多。 气候特征代表性强。河南属我国东西地形、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在温度、降水量、太阳辐射资源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气候特征。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指标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总云量分布、能见度复杂多变,场景更替丰富,能够揭示光伏组件等关键产品因不同季节、不同辐照环境所产生的效能机理差异及设备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 平顶山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适合建设光伏的丘陵、岩穴地貌等,同时具备规模化开展光伏电站建设的土地潜能,能够有效匹配源网荷储、新型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需求。 当前,河南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暖温带平台有利于进一步实证研究“光伏、储能、光伏+储能、光伏+风电+储能”等复杂运行模式,有利于探究华中暖温带地区典型气候场景下的最优配置方案、最佳运行策略和提升电能质量措施,可为我国暖温带气候区域分布式源网荷储提供建设标准和指导,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意义丨探究性能表现,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大庆基地是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国内首个“国字号”实证实验平台,该基地涵盖了“实证、实验、检测、认证”四大功能,河南省暖温带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实训、科研”功能,针对性开展储能多应用场景下的多元技术实证和多时间尺度实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模式,建设统一数据平台,打通不同典型气候区域实证实验基地数据,实现统一管理与协同调用。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平台的落地有助于我省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全国影响力,促进我省能源数据经济发展,带动我省风电、光伏、新型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助力我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据了解,平台拟建设规划实证实验方案约530种,折算总规模约100万千瓦,分五期逐年实施。平台建成后,可探索先进产品、前沿技术路线在中纬度暖温带地区的性能表现,提供企业设备选型、产品优化等重要参考,为国家制定政策、完善标准、修订规范等提供数据支撑,为河南省源网荷储一体化纵深开展提供科技支撑。 上述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能源局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推动平台建设,打造中部地区光伏、储能产业科创高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为全国探索出可推广、可检验的典型模式和实施路径。 来源:大河网 |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