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山西大同:制定新型储能“两部制”电价与调频辅助服务实施细则,保障储能项目收益率

2025-04-19 21:02:42 来源:山西大同政协

关键词:

新能源储能

  近日,山西大同政协发布《建言资政|民进大同市委会:推进大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提到,大同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电、光伏、储能项目快速发展,但也随之涌现出来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本地消纳不足、电网建设滞后、现有储能形态单一、省内新型储能政策尚不完善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环节不完整等方面。

  其中新型储能政策尚不完善表现为:目前省内关于新型储能电站的“两部制”电价政策暂未出台,储能电站建设存在转商业化运行时间长、已投入商业化运营项目暂未参与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和电力现货交易收益较低等问题,企业收益不能保证,部分企业建设积极性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表示:

  积极对接争取政策支持。针对现有储能形态单一和省内新型储能政策尚不完善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关于新型储能项目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并出台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实施细则,保障新型储能项目的收益率,调动新型储能企业的积极性,推动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更多类型的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开工。

  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积极对接先进技术,推动新能源发电规模化开发利用,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增强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的竞争力。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增强新能源外送能力。同时,利用智慧能源、智能调峰等手段,充分发挥“新能源+储能”调峰调频、后备电源、电能质量治理、构建微网系统等优势,提升新能源储能和调峰水平。加快储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储能规模、技术取得全面提升。

  升级改造现有电网并打造智能负荷系统。一是要加强网架建设,提升电网对电力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二是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对老旧电网、变压器等设施进行升级,提高电网的传输容量和供电质量。

  全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针对目前新能源产业链环节不完整的问题,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落地我市。谋划先进储能产业制造业项目。瞄准市场方向,以更有力的优惠政策,引入电化学储能电池组件、电池正负极生产企业,尤其是硅基、石墨基等有一定资源禀赋的负极材料生产,形成未来的竞争力。

  原文如下:

  建言资政|民进大同市委会:推进大同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自身风光资源禀赋优势,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新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升,风电、光伏、储能项目快速发展,但也随之涌现出来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本地消纳不足。随着风电、光伏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新能源发电需要的消纳空间也大幅增加,而大同地区就地消纳电量有限,大部分电量需外送消纳,电网外送压力较大。还需进一步提升本地电力消纳水平,促进清洁能源就地消纳。

  二、电网建设滞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大规模并网对电网的适应性、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电网建设和升级改造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导致新能源消纳受限。

  三、现有储能形态单一。虽然我市规划储能项目涵盖电化学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五种形态,但目前已建成新型储能项目仅有电化学储能一种形态,类型较为单一。

  四、省内新型储能政策尚不完善。目前省内关于新型储能电站的“两部制”电价政策暂未出台,储能电站建设存在转商业化运行时间长、已投入商业化运营项目暂未参与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和电力现货交易收益较低等问题,企业收益不能保证,部分企业建设积极性受到影响。

  五、新能源产业链环节不完整。目前全市光伏产业链项目仅大同隆基1.5GW高效单晶组件制造项目,风电产业链方面尚有空缺,新能源产业链整体存在链条不完整现象,竞争力不强。

  为此建议:

  一、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以新能源智能化发展为重点,提高我市域内新能源消纳能力。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大型用电企业项目落地,促进电力本地消纳。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重点,积极对接和引入数据中心、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基础平台,推动绿色载能产业的发展。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供热,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立足实际,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平稳有序推动清洁能源供热改造,提高清洁能源本地消化能力。积极抢占外送电通道,进一步增强新能源外送能力。积极对接先进技术,推动新能源发电规模化开发利用,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增强新能源发电平价上网的竞争力。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积极报送项目列入国家、省“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打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新能源外送节点,增强新能源外送能力。加快项目建设和技术突破,全面提升新能源储能能力。利用智慧能源、智能调峰等手段,充分发挥“新能源+储能”调峰调频、后备电源、电能质量治理、构建微网系统等优势,提升新能源储能和调峰水平。加快储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储能规模、技术取得全面提升。

  二、升级改造现有电网并打造智能负荷系统。一是要加强网架建设,提升电网对电力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二是推进电网升级改造,对老旧电网、变压器等设施进行升级,提高电网的传输容量和供电质量。尤其是富裕电力上送的电网系统,科学测算,提前配备足够的备用容量,解决电力上送局部电压超限,设备重过载的问题,为电力上送提供保障。以提升电网负荷平衡能力为着眼点,强化电源电网系统主变上送和高峰负荷能力。结合储能产业发展,利用好现已较为成熟的区块链技术,布局打造智慧电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高电网调峰反应速度,解决负荷问题。

  三、积极对接争取政策支持。针对现有储能形态单一和省内新型储能政策尚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市、县各级发改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省发改委、省能监办等部门制定完善关于新型储能项目的“两部制”电价政策并出台一次调频、二次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实施细则,保障新型储能项目的收益率,调动新型储能企业的积极性,推动重力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更多类型的新型储能项目落地开工。

  四、全力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针对目前新能源产业链环节不完整的问题,建议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支持、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落地我市。以新能源制造为重点,在引入国际国内优势企业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我市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到新型高效转化光伏组件生产、智能化光伏发电系统建设、风电光伏配套产品加工、工程总承包、运维服务等风电光伏全产业链中。谋划先进储能产业制造业项目。瞄准市场方向,以更有力的优惠政策,引入电化学储能电池组件、电池正负极生产企业,尤其是硅基、石墨基等有一定资源禀赋的负极材料生产,形成未来的竞争力。

  总之,大同新能源行业目前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充满着未来的发展希望,又充满着现实的挑战和机遇。相信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同新能源行业必定会乘风破浪,航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