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储能信息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 行业考察

大容量“混战”,7MWh+储能如何构建“桥头堡”?

2025-04-17 19:36:35 来源:高工储能

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在大容量的趋势下,更为超前的7MWh+储能系统也正在加速冒头,其中落地关键要素在于企业个体的技术突破力、成本博弈力、安全设计力、全球竞合力。天合储能作为首推者,在经济性、安全性、高效性将具备较大优势。

  大容量已经成为储能行业重要趋势。

  在近日的北京储能展会上,超20家企业带来了更大容量新一代电芯产品,容量跨度400Ah-700Ah+。拥抱大容量风向的还有系统集成商,均展出了20尺6MWh+储能电池舱产品,进一步将行业推向大容量高潮期。

  从储能大容量优势方面来讲,能提高能量密度、减少零部件使用、降本增效、减少用地面积等,核心目标直指“降本”,故而成为储能厂商们的“心头好”。

  这一趋势中,更为超前的7MWh+储能系统也加速冒头,其中落地的关键要素在于技术突破力、成本博弈力、安全设计力、全球竞合力。

  经过数年深耕,天合储能已经在大储、工商储两大领域位居全球储能头部厂家行列,并通过了全球10GWh储能电站“零事故”安全验证。

  正是基于技术突破力、成本博弈力、安全设计力、全球竞合力四大关键,4月10日,天合储能国内发布Elementa金刚3基于大容量电芯的技术平台,搭载500Ah+大容量电芯,将引领7MWh+能源新时代。

  一方面,储能强制配储时代的落幕,意味着储能不再作为摆设,而是要真真正正使用起来,也使得储能经济性、安全性、高效性考量更甚从前。另一方面,对于储能场景化需求而言,大容量技术创新是基于储能特性的延伸。

  据天合储能介绍,该大容量技术平台将通过能效、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打造“不可能三角”,从电芯到Pack到整舱全面的安全升级,以更安全可靠的系统、更清晰的收益、更灵活的场景,定义市场化储能。

  大容量储能爆火的背后,实则是对降本的回应。但如何提高大容量储能的安全性,这对于更多企业来说,仍是亟需解决的难题。

  大容量之外,储能正在扩张多种技术内涵。天合储能正是从经济性、安全性、高效能等几个维度考虑,最终锁定7MWh+大容量技术平台,或将带来储能领域的全面技术革新。

  7MWh+:

  从“电芯革命”到“系统重构”

  据行业趋势来看,7MWh+储能系统的核心动力源自电芯容量的持续突破。天合储能作为行业为数不多有“芯”的系统集成商,持续在电芯领域不断突破。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宁德时代、天合储能等企业推出的500Ah+电芯,在上一代314Ah储能电芯的基础上,500Ah+天合芯能做到430Wh/L以上的能量密度、12000+次循环寿命、96%能效。在大电芯基础上,可将单舱容量推升至7MWh+,较传统314Ah电芯系统能量密度提升80%。

  在高能效电芯的基础上,天合储能新一代Elementa金刚3通过提升能量密度、能效和全生命周期吞吐量,相比上一代产品,度电成本LCOS降低12.5%。

  多年以来,通过提升系统集成度、循环效率等技术创新,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成为储能进化的核心逻辑。

  总结来看,天合储能锁定7MWh+系统通过集成度提升,来实现储能赛道再次超越。一是显著降低初始投资与运维成本;二是安全壁垒高筑;三是多样化场景适配性。

  这正是天合7MWh+大容量技术平台带来的“系统重构”。

  天合储能全球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总监邓伟表示,安全、降本将是储能产品两个不变的主题。确保在安全和性能保持不变或者甚至微增基础上,来保持容量的持续增长。

  据高工储能了解到,20尺7MWh+系统较5MWh版本直流侧设备成本下降26%,占地面积减少43%;单舱电芯数量从5MWh的5000颗降至3000颗,以1000Ah电芯为例,连接点减少40%,可靠性提升30%;模块化设计打破20尺集装箱标准,物流成本降低18%。

  其次,则是多级安全体系构建。如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3结构防护,采用非步入式舱体+耐火隔板设计,耐火时间超2小时。同时,系统采用紧凑的肩并肩与背靠背设计,占地面积节省11.3%;一键场站升级和实时监控功能,可提升运维效率90%;整柜运输方案,降低物流风险,缩短交付周期。

  再次,天合储能提出行业内领先突出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场景为导向,浅层指的是天合会在场景里再次定义储能产品,针对性开发功能;而深层指的是,天合储能的研发将围绕场景的痛点,进一步实现系统重构。

  在环境适应上,高温及噪音问题,比如针对中东51℃高温,天合针对性改进散热技术,联合开发液冷设计。而针对欧洲、澳洲储能场景,天合不断优化产品本体,采用降噪隔音罩。

  在场景化交付能力上,天合储能依托全球本地化服务网络,可满足不同地区电网调频等服务要求。运维服务团队具备现场调试能力,结合合作伙伴或在地化团队提供定制化服务。

  在应对海外挑战上,天合储能积累应对欧美法规的诸多经验,如取得相关认证、建设符合法规的体系。技术平台基于同一技术平台,针对不同地区标准和需求,在消防等方面做定制化。

  在运输突破上,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3将实现整柜运输,降低物流风险,缩短交付周期。一体化覆盖测试,现场调试时间缩短50%;Pack的全限位设计避免运输跳动,整柜可满足集装箱运输要求。

  正是由于天合储能场景为先、安全为基、性能为要等基本原则,Elementa金刚3解决方案不仅适配多场景交易需求,也大大促进场站降本增效,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Elementa金刚3:

  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专家

  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明确取消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政策。136号文政策调整,标志着持续近8年的行政性配储机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迈入“市场驱动”的新阶段,也给储能产品进化指明了大致风向。

  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3的定位正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专家。

  天合储能秉承开放的生态,既坚持垂直一体化,又开放合作生态,比如与头部PCS厂家共同开发,降低供电成本,提升储能设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能效。

  不同于单纯做电芯的思维,天合储能从系统角度出发,通过大容量、长时储能等特性,解决电力不平衡,并在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抢先布局,希冀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实际项目中,天合储能注重全生命周期收益,优化性能,降低成本,结合政策推动储能性能转化为实际收益。

  天合储能肥城实证基地数据显示,电网侧实测能量效率达87.13%,辅助服务收益提升30%。500天真实运行记录验证了Elementa金刚系列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表现,契合国内储能市场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充分保障电力市场化下客户最大收益优势,展示了天合储能作为多元场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地位。

  可以说,全球首发Elementa金刚3大容量技术,超高经济性定义储能新范式。

  突破产品本身大容量、高效率、长寿命和高稳定之外,天合储能认为,要做到新型电力系统储能专家,核心还在于数字化交易。而在数字化交易方面,从早期的智慧管理、智慧运维之外,天合储能已经在此领域进一步率先布局。

  据了解,天合光能联合南洋理工大学能源与电力工程中心,基于AI数据分析打造储能效益测算模型,实现EMS二次开发及电能监控,优化调用算法和控制策略,赋能客户储能资产更高收益。

  天合储能产品研究院副院长盛赟博士介绍,在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中,肥城二期电站可以通过精准的峰谷套利和容量补偿机制,稳步实现高年收益,是市场化应用的典范。

  天合发布的实证数据,不仅是天合储能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对客户承诺的兑现,是天合储能以实证数据推动行业透明化、标准化的郑重承诺。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专家,还包括天合对不同市场的深刻理解。作为最早一批最海外市场的储能厂商,天合充分认识到国内外储能市场的差异,比如国内曾靠强配和补贴,海外是交易化市场;国内重安全,海外重性能和收益;国内外运输等方面标准不同。

  目前,天合储能积极应对当前全球各地的政策、法规甚至并网的差异性,持续深耕场景、融合技术创新,坚持全球服务,并与一些机构共同建立标准体系,加快打通储能产业的“脉络”,实现储能业务的全球化渗透。

  未来五年,储能市场的决胜点在于技术端、市场端、生态端的决赛,7MWh+储能系统不仅是技术参数的跃迁,更是新型电力系统底层逻辑的重构。天合储能正以更优质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赋能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需求,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天合力量。

  从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3”来看,储能产业正经历从液冷革命、构网赋能到AI颠覆,这场变革将重塑发电、电网、用户三侧的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打开储能产业想象力,加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才招聘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97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