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储能新型储能
储能中国网获悉,7月17日,天津基于增量配电网174MW/1034MWh长时储能电站项目铅炭电池储能系统采购发布,这次采购文件把“投运第五年、第十年更换铅炭电池”写进合同的细节,打开了储能产业的进化切口。这是要逼着行业从“硬件堆砌”转向“全周期运营”的新模式。 以往储能项目招标,核心聚焦设备交付,运维往往成了后续的糊涂账。这次招标直接明确,承包人不仅要负责电化学类电池(铅炭电池)、电池支架、运维平台等整套储能系统的供货、安装、调试,还要管到第十年。第五年、第十年两次更换电池单体及附件,还要调试系统。这种条款设计,相当于给项目套上全生命周期约束:企业必须从源头算清楚电池寿命、运维成本,当运维规划前置到招标阶段,储能项目终于跳出一建了之的圈子。 招标方泰达综合能源由国有控股的泰达电力全资持股,这种资本属性也藏着信号。国有资本更看重长期效益和规范运作,通过全周期招标保障项目寿命,其实是给行业立标杆:储能不是短平快的投机生意,而是需要精算全周期成本、保障长期稳定的能源基建。 增量配电网本是区域能源的“微循环系统”,长时储能加入后,配电网从被动传导电变成主动调峰阀。低谷吸纳过剩电,高峰释放储备能,甚至能和大电网灵活博弈。当储能系统不再是孤立的设备集合,而是和配网协同的智能单元,区域能源自主调节的新生态已经在萌芽。 当运维前置、技术适配、资本长线思维和配网协同同时出现,储能终于可以摆脱“试验品”标签,迈向基础设施定位。 |
下一篇:返回列表
储能中国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储能中国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文字或图片,出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本网站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网站、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凡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的内容属储能中国网原创,转载需授权,转载应并注明“来源:储能中国网”。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储能中国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2014822号-1 投稿邮箱:cnnes2022@163.com
Copyright ©2010-2022 储能中国网 www.cnnes.cc